魏萌事件培训机构被查:提高警惕,请远离精神传销
「本文来源:荔枝新闻」
魏萌事件培训机构被查:提高警惕远离精神传销
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知名投资人魏萌在一家培训机构课堂上晕倒后抢救无效去世引发关注。涉事培训机构北京诚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被指涉嫌传销。19日,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回复称,得知相关信息后,立即组织对涉事公司进行调查,目前正在调查中。
一位知名投资人倒在了培训课堂,引发的关注和疑问并不奇怪。应提醒的是,魏萌女士的去世首先是一起悲剧,她和她的家人都不应该承受外界的指责与道德压力。目前,其家人已对“精神控制”、“洗脑”、遭受“辱骂”等说法予以否认。在权威结论出来前,应该尊重他们发声的权利。
但由悲剧引发的对于涉事培训机构的质疑,值得社会重视。这包括相关监管部门,也包括曾经参与或正在参与类似培训,以及作为旁观者的每个人。
从媒体调查来看,涉事机构的培训模式和内容,着实无法避免精神传销的嫌疑。比如,有曾参与培训的学员称,课堂上会“无道德无底线一直扒别人隐私”,说不出来就“无法过关”;其中一个环节,包括辱骂、反思、批评等活动,给人的压迫感“比骂脏话还要厉害”,是“精神和内心的摧残”;除了最后一天,课程每天从早上10点持续至凌晨,连续上课14小时,“不让人冷静下来思考”。该课堂也曾出现过晕倒现象,“喘不上气的经常有”。一些人还发展成抑郁,“长时间活在恐惧之中”。此外,培训机构还要求学员毕业前必须“感染”(介绍)三个学员,方能毕业……
这些看起来让人匪夷所思,且收费不菲的课程,针对的主要对象,就是一些在职场和家庭中遭遇烦恼和瓶颈,但又迫切想改变的群体。对这些人来说,“帮助人提升、实现自我突破、达到卓越”的课程,的确具有不少的蛊惑力。但这些引导人反思、批评乃至自我否定、贬低人格的课程,未必是帮助人真正“变得更成功”,而更像是一种建立在可疑价值观之上的洗脑和精神灌输。比如,要求每个人彻底交出内心,“不能有秘密”,连隐私也要“扒光”,这本身就是一种反人性的事。
事实上,类似的“心理修炼”“提升灵性”课程在国内并不罕见。此前也引发过关注。如2007年,成都一位来自福建的学员何友城,在2005年上完类似课程“励进”之后,就直奔火车站自杀身亡;2013年,广州一位企业主参加此类培训班,在课程为“溺水突破自我”的“拓展环节”中,被其他学员强行按入水中溺亡……与此对应,公开信息显示,依法取缔和打击“精神传销”有害培训,近几年在各地都有行动。
在很大程度上,此次悲剧把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又一次拉入公众视线。监管部门及时介入,对这个领域加大规范和管束力度,是必要的。但是,在对其法律定性或依然存在争议的今天,此类精神培训的广泛存在,更提醒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起对“洗脑”“精神控制”更强的个人免疫力。
社会对于传销本质的认知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过程,对这类疑似精神传销的培训的本质,理应有更及时的觉悟。有研究者将这类课程称为“一种专门针对精英阶层割韭菜的新式精神传销”,也重申了一种被忽视的常识——传销、精神传销的对象不分群体,与学历、文化、阶层无关,每个人都不可大意。
类似事件发生后,舆论总是容易祭出“交智商税”的调侃。但大部分时候,信与不信这类精神培训,与智商关系不大,更可能与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以及所信奉的价值观有关。比如,任何时候,都要警惕不把自己的“头脑”当成他人的跑马场。保持独立思考能力,远离有毒的“成功学”,学会正确的压力释放,是现代压力型社会下,每个人都应该有的“人间清醒”。否则,总有一款“传销”让我们下套。
霄云老师热线:18600831054(8:00-21:00咨询)
- 如果这个是骗局,国家为什么不管呢?那就让你看看管的有哪些?
- “平负债、赚1.5个亿 ”秦皇岛中绿传销美丽的谎言
- 中宁县:联合整治显成效两部门联合向聚集式传销挥出“组合拳”
- 走路就能赚钱?小心,这是传销骗局!宁远警方刑拘6名嫌疑人
- 雄安新区开展“禁传销 促稳定 共建和谐社会”打击传销宣传活动
- 传销女头目被抓,一起了解她背后的“民间自愿互助理财”
- 【案例】“翡翠城”互助拍卖资金盘,操盘团伙等10人被判刑,最高
- 如何分辨自己朋友是否在传销?如何分辨自己被邀约进入传销?
- 我们不小心误入传销组织后该怎么办呢?36计,走为上策!
- 回顾前权健老板束昱辉:年销量两百亿元,号称要花21亿买梅西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反传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网站电子邮箱:fcx365cn@163.com。